1.为什么中国油价跟涨不跟跌?

2.油价为什么涨快跌慢?

3.国际油价跳水,为何国内油价不及时下调?

中国油价为什么下降慢_中国油价为什么不稳定

近期,因国际油价整体处于下行,跌破了40美元/桶的地板价,国内油价也迎来了新一轮的下调。同时,这也是国内成品油价在今年内的第五次下调,这次下调再度触及“地板价”政策。

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和《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征收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自2020年11月5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60元和150元人民币,低于每桶40美元未调金额将全部纳入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全额上缴中央国库。

春季新冠的爆发,让石油行业遭受了重创。大量的停工,导致石油供过于求,因此油价持续下降。情况持续到中国解封,石油行业得到缓解并逐渐重回正轨。

然而,随着疫情在海外的不断加剧,英国成为了继德国和法国之后第三个再次封城的国家。尽管英国对石油的需求远低于中国,但越来越多国家的封城无疑释放了一个信号。在这种前提之下,即使美国采取了每周减少800万桶原油库存的措施,依旧无法推高基准油价。

坎普在路透社每周的石油专栏中指出,早些时候市场看似乐观,但未来这段时间内石油供应量减少,油价升高。当前已经开始有人担心石油消费量低于供应量,导致石油供过于求。而更为关键的是,这一次似乎中国不可能出手相救。

在今年早些时候,中国趁油价走低之际购买了大量石油,石油业逐步恢复,炼油厂也提高了开工率。然而,随着中国不断填补库存,在春末夏初之际,中国石油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后已逐渐下降。有分析师表示,中国本季度石油进口量将低于第三季度,交易员会密切关注事态发展进程和石油进口的疲弱程度。

在此之下,国内的市场也缺乏利好支撑。根据金联创数据统计显示,截止11月3日,国内0#柴油均价为4905元/吨,较10月22日下跌了42元/吨。由此可见,虽然国内工程基建等行业对柴油仍有支撑,但由于二季度期间市场对行情的超预期乐观,导致下游前期备货较多,如今需求不如预期,社会库存量消耗有限,导致市场缺乏利好支撑。

当下,位于中东地区的欧佩克产油国正在商讨一件事情——加大减产力度,或者延长目前的减产速度。对于在4月达成协议,7月开始减产的中东各国来说,如今油价的下跌是它们始料未及的。彼时7月,产油规模从970万桶/天下降到770万桶/天。

而利比亚国家由于国内问题,油田和出口终端多次停产,因此石油生产控制协议将其排除在外。在今年1月封锁港口以来,其产油量从100万桶/天下降到了不到10万桶/天的水平。然而随着今年9月港口封锁结束,利比亚开始加紧生产,如今该国的日产量恢复到了80万桶/天,但却出现了石油储量过剩的情况。

目前,中国石油储量趋于饱和,市场需求并没有利好支撑,因此面对石油供过于求的情况,中国出手的可能性并不高。而德法英三国的再次封城,除了让其市场需求降低以外,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阻碍了潜在的石油需求恢复。

社会停工、产业恢复受阻,导致石油市场地位的转变。而欧佩克等国却没有太多的选择,尽管明知道石油很可能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可面对着预算赤字和紧缩措施的影响,欧佩克部分成员国依旧有恢复减产乃至提高产量的打算。毫无疑问,如若欧佩克等国提升销量,的确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方法来解决赤字,但从长久来看,要想油价持续保持高位,可能只有解决新冠一条途径了。

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折合升价,经过此次调价之后,国内92号汽油及0#柴油每升均下调了0.13元。其实,2020年以来,国内油价经历了4次上调、5次下调、12次搁浅。然而在涨跌互抵之后,汽油每吨累计下调了1940元,柴油每吨下调了1870元。最终结果便是结合升价后,92号汽油每升下调了1.52元,0#柴油每升下调1.59元。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戴田东指出,本次调价后,消费者出行成本将有所回落。以油箱容量在50L的家用轿车为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较之前少花6.5元左右。或许对于部分家用车的消费者来说,这样的价格变动并不敏感,因为以月跑1000公里,百公里油耗为8L的轿车为例,此次调价前半个月前后的差价大约只有5.2元左右。

但对于运营车辆来说,油价下调带来的成本变动就要明显很多了。以物流行业为例,以月跑10000公里,百公里油耗在38L的斯太尔重型卡车为例,未来半个月内,单辆车的燃油成本将减少247元左右。又或者以滴滴、的士等运营车辆为例,假设其每月跑5000公里,百公里油耗为8L,则每月成本节省约104元。

对于有车一族来说,出行成本的下降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对于路面来说,却是交通承载能力日益严峻的问题。因为用车成本的下降不但会导致人们更愿意开车出门,还潜在提高了人们买车的可能性,导致汽车保有量进一步上升,从而加剧路面的拥堵。

因此,从短期来说,油价下降于国内以利好为主。但从长远来看,油价持续走低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为什么中国油价跟涨不跟跌?

中国汽油猛涨的真正原因

月23日,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再次提高成品油销售价格。北京地区93号汽油再创历史最高价位。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上次涨价没有调整到位,我们成品油销售价格仍旧低于国际市场,今后将考虑国际市场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继续推进价格调整。谎言是多么的的圆满,但是,我们早就有各种手段来论证,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2005年发改委公布大是51美元)。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著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油价在54美圆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平均每升93号油大概是人民币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4.24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如果有关方面说,中国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更将被下面的例子驳斥的体无完肤。海关宣布上半年查获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烟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国成品油便宜,那应该是从中国向国外走私才对,为什么要从国外向中国走私?过去查获的特大走私案件,都与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关,可见内外差价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险。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额在5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观,利润率非常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大家说这是不是很惊人!是房地产行业优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这才是惊人的暴利证明!我不久前与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触,他们去年的利润超过40亿元,总结因素是价格高、市场好。可见,中国石油企业是很不错的业绩,怎么还有长期亏损的说法,这不是欺负老百姓没头脑么?

四、上游垄断掠夺下游竞争性行业,扭曲经济结构肆无忌惮的涨价,使中国经济和宏观调空的复杂局面加剧。可怕。成品油涨价,因为你是垄断,但下游产业却是竞争性行业,不能涨价。比如公交和出租车,关系群众生活,其价格调整要经过严格审批,油价从2元涨到4元多,公交价格和出租车价格并没有什么提高,可见,油价上涨只能消化在成本和政府补贴中。汽车制造业是国家寄希望的产业,但消费环境不良,加上油价上涨,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两年的工资并没有显著增长,翻倍上涨的油价让大家很难受。可见,这是赤裸裸的掠夺,扭曲中国经济结构,增加了所谓的膨胀压力。尽管,中石油的滚滚暴利,让国家,同时也让某些不可明说的利益群体欢欣鼓舞,但是,这种危害中国经济的掠夺经济思路,将贻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观察大家对油价上涨虽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捣鬼,但是不知道要点!我在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战略物资,国内的油田都是这两个集团垄断的。只有他们有开采和销售权利。近几年国家进口石油越来越多,今年会达到1.5亿吨。进口石油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岂不是两大集团就没有话语权了放心。关键的石油进口权还是只有两大集团所有。国内的炼油企业就算是油价再便宜,也无法自主进口,只能从两大集团买他们加价进口的原油。

这样两大集团对内把持油田,对外把持原油进口权。国内原油价还不是他们说得算?国内的炼厂,包括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是在亏损,那是因为原料石油(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价格是两大集团定的!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亏损无所谓,反正在贸易/开采环节已经有足够惊人的利润了!!

而且炼厂亏损的情况可以成为汽油涨价的借口,掩人耳目。于是我们就这样因为所谓的炼厂亏损,口袋的钱被淘空!!!!

石油是工业血液,现代基础工业的王道!!两大集团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个国家竞争力甚至国家安全!!90#油从今年3月份的3.18上涨到7月份的4.06,快一块钱了,还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业破产阿?到底有多少企业背上沉重的运费成本阿?无耻的抢劫!!2004年两大集团净利润2000亿,咱们国家gdp才多少?11万亿,各行业综合净利润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亿。可见40%的国家利润都是两大集团的!大家伙都在给两大集团打工呢!!

有人会问,油田是国家人民共有的,这两大集团虽然垄断,毕竟是中国自己的企业,为什么这样丧心病狂的掠夺财富不顾危害国民生机?其实这两大集团都是海外上市企业!!所有权和资本不是纯粹国家的了。资本是贪婪的,对利润的追求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看到这里,国内油价未来的走势相信每个看过帖子的人已经很清楚了。

我很担心国外投资者利用两大集团的垄断地位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从这个角度讲,两大集团已经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了!!有时候看到纺织厂的女工虽然一天12小时的拼命干活,居然连500块钱的工资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厂因为纺织原料涨价(非棉的纺织品大部分是石油变得)或者停产/或者破产。心情真是无法描述。前一阵子还听说北京有的哥为了多跑出点钱过劳死...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亿的纯利还叫嚣亏损要求涨价的嘴脸是什么麽样那2000亿人民的血汗钱又有多少进了原本已经很富裕的老外口袋里!!

无论如何,两大集团正在挤垮国内非自有的炼厂,同时也正在挤垮社会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现在的情况不得到改变,两大集团的目的很快就会完全实现。

可能有人问,目前发改委已经批了19个非国营的公司可以进口石油。其实私营企业进口石油除了要有进口权,还要有配额,2005年非国有进口配额一共才0.1亿吨,根本没有影响市场!而且两大集团除了因为自己是国有公司,进口不受限制之外,还注册了非国有企业,也在这19家里面混,用他们的实力抢占绝大部分配额!!太狠了!!关于私有企业石油进口权/配额计划具体详情大家可以查询国家商务部网站看看!!

谢谢大家帮顶,大家有工夫就转贴,不要让整个社会被两大集团“炼油厂亏损/加油站亏损”的幌子骗了

油价为什么涨快跌慢?

由于税的不断上涨,油价自然也在跟着上涨。

换个方面来说,其实每一位车主都是纳税者,对油价比较关注的应该会清楚,其实国际油价整体是呈下跌趋势的,而我国的油价整体是处于上涨的状态两桶油的桶越来越贵了。

大家心里也都清楚油价的上涨并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它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我国并不是一个石油大国,大多数的石油都是进口的,当然任何进口的东西都离不开关税,石油也是需要交税的。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成品油的油税高达46%,其中包含的税有增值税、消费税等等,这也是导致油价在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

在当今这个时代,买车根本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但养车却成为多数车主头疼的事情,我想大多数有车人士应该都有所体会吧。除了日常的保养、保险等之外.

我们每个车主都需要面对的就是加油,当今油价在不断的上升,虽然有时候油价有点下跌,但整体看来仍处于不断上涨的状态,这给很多车主带来很大的困恼,毕竟车是离不开油的。

国际油价跳水,为何国内油价不及时下调?

主要是定价机制的问题。

作为社会监督员,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提出,为什么公众总是感觉国内油价“涨快跌慢”。中石化方面对此回应称,这主要是定价机制的问题。

纽约油价大幅下挫,但是主导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国际三地原油变化率一直高居不下,并未满足-4%,即未达到国内油价下调的条件。

记者从国内多家大宗商品资讯机构了解到,目前三地原油变化率已经接近于0,如果国际油价持续保持下跌的态势,预计8月25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可能迎来下调窗口。

对于为何三地原油变化率下跌并不明显,金银岛资讯一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主要是因为三地原油变量率看的是22天的移动平均变化率,国际油价仅下跌几天对此影响并不大。

该人士认为,成品油定价机制其实是很有“策略”的,其目的是希望能保持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平稳,因为国内汽柴油使用的覆盖面非常广,一旦价格频繁波动对于工农业的影响都比较大。

扩展资料

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四大缺陷 香港与内地天壤之别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两年来,其自身缺陷日渐暴露。用一个有失偏颇的制度作为基准,其在执行过程中必然难以“服众”。

一是“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措辞使制度权威性降低,价格调整原则性不强。“可调”“可不调”这样的伏笔不应出现在严肃的制度设计中。

国家发改委作为石油价格主管部门,应该是规则制定者,引导市场变化,而非强化行政管控,陷入一轮又一轮价格调整的争议中。

二是成品油定价机制计算方法不透明,易引发社会猜测。国家发改委从未正面公布三地22天移动加权平均变化率计算公式,所选取国际石油报价也未公开。

诸多社会机构只得揣摩官方定价公式,监测石油价格变化率。

三是22天调价时限较长而滞后,难与国际油价接轨。在现有石油市场格局下,滞后必然产生投机。在以往的价格调整过程中,总有消息灵通的社会贸易商借机囤油套利。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四大缺陷 香港与内地天壤之别

参考资料:

人民网-中石化回应国内油价涨快跌慢:是定价机制问题

伴随着上周美国股市的大幅跳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较大回落,上周五,纽约期货交易市场的原油期货价格下滑至77美元/桶,今年首次进入低于80美元/桶的价格区间,一时间,各方反应强烈,国内各财经媒体亦爆出国家有可能下调成品油价格的预测。

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我国成品油价格一直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今年10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和不断上调的国内油价终于结束了成品油市场长时间的价格倒挂,我国包括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三类产品的价格首次高于海外同类产品的价格。于是各家金融机构纷纷预测,一直密切关注国际原油市场的国家发改委也许将在近期下调成品油价格,为实现成品油市场化定价做最后的准备。

国际原油价格的暴涨始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出于对石油供给下滑的恐惧,国际原油价格开始起步,而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推高了人们对于石油消费的预期,加上金融投机的大幅介入,油价一路飙升,在今年7月中旬甚至一度达到144美元/桶。回过头看,我们必须承认是石油期货市场高达2/3的投机比例推高了油价,产出与消费都相对稳定的国际石油市场已经脱离了基于供需关系的现货定价轨道,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数次增产,都只换来市场上更为疯狂的报复性炒作,各大石油公司亦向美国国会承认,原油价格已经大幅高于其生产成本,华尔街成为石油市场定价的主要力量。但随着次贷危机的放大,越来越多的银行卷入,金融市场流动性不断受到挑战,资金链的断裂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这一波对于石油的疯狂炒作。石油价格终于缓慢回落。

现实来看,已经没有人能够确定石油价格的合理区间,但OPEC在上周末暗示可能的石油限产表明,低于80美元的原油价格,已经损害了石油输出国的利益,作为供给方的OPEC将会组织原油价格的进一步下跌。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于金融市场拯救计划的具体措施出台,对银行的直接注资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美国股市和期货市场终于反弹,原油价格重上80美元。而可能出现的美元疲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美元结算的石油价格,因此,国际原油价格进一步的大幅回调也许将只是石油产品消费者们的一个美丽幻想。

反观国内市场,止跌的国际油价让成品油的大减价失去了依据。近期来看,由于政策调整的滞后性,成品油价格下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已经显得不那么紧迫。国家发改委可能更多考虑利用处于低位,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国际原油价格,逐步推进成品油的市场化定价,并适时推出市场期盼已久的国内石油期货。这不仅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也能让国内炼油行业走出政策性亏损的困境。另外,近一段时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性文件,大排量汽车购置税的上浮,北京地区实行的“每周少开一天车”的交通管制,都反应了国家在能源与环境问题上坚决的态度,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之下,油价的大幅下调无疑将成为突兀的不和谐音。所以我们并没有太多理由乐观看待国际原油价格近期的雪崩,而国内油价的回落,也并不是一个必然。市场对于广大的开车族而言,也许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甜蜜。